01
02
03
04
越王臺位于紹興市區臥龍山(府山)東南麓,狀如城樓,系后人為緬懷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復國雪恥而建。據記載《越絕書》:"越王臺規模宏大,周六百二十步,柱長三丈五尺三寸,溜高丈六尺。宮有百戶,高丈二尺五寸。"后來屢建屢毀。1939年被日機炸毀,1981重修,塔基石磚為宋代遺物。
古纖道位于浙東運河紹興段,它自東而西穿越紹興全境,是古人行舟背纖的通道,又是來往船只躲避風浪的屏障。它臥伏于西興運河,是蕭紹運河上的一大奇觀,堪稱江南水鄉一絕。纖道,初名運道塘,俗稱纖塘路,是背纖人行走的道路。
八字橋位于紹興城區八字橋直街東端,處廣寧橋、東雙橋之間。全國重點文保單位。據《嘉泰會稽志》記載,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間(1201-1204),寶佑四年(1256)重建,"兩橋相對而斜,狀如八字,故得名"。 橋以石材構建,結構造型奇妙,八字橋陸連三路,水通南北,南承鏡湖之水,北達中國大運河,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。
西施殿公元前494年,越國被吳國戰敗,越王勾踐索美女西施、鄭旦,教以禮儀,習以歌舞,獻吳王為妃,以迷惑吳王夫差,離間其君臣關系。 西施臨危受命,忍辱負重,以身許國,扮演了使者和間諜的角色。
公元前473年,越國軍隊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,滅掉了吳國。這在一定程度上,與西施的犧牲和奉獻是分不開的。西施殿正是賴于這一民族文化的基礎,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質樸純潔,實實在在的西施。